找到相关内容2378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试论印光大师与太虚大师之思想差异——以近代佛教面临之困境及其改革发展为背景

    ,以了生死,则万难万难」!  因此,专弘净土既体现了印光大师度生出苦之悲愿,亦体现了他以导归净土而维护诸宗之密意,故云:  为律毅禅密诸宗之归宿,作人天凡圣证真之捷径者,无如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也。 ...

    周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3267848.html
  • 出家因缘(传喜法师自述)

    二十岁,出来供养这个老和尚,让他活在这个世界上,这样的老和尚活在世界上,对人天,对一切有利益,真正有利益。我们没有什么利益。当时发了这个誓。 其后,我又走到苍括山,雁荡山,一直走到温州,那一次...

    传喜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0667892.html
  • 佛教常用器物(1)

    远在迦叶佛住世的时代,当时有一位法师为大众说法,并于大众中,赞叹迦叶佛,以此因缘命终后得生天上,在人天中常受快乐果报。并在释迦牟尼佛般涅盘后百年的阿育王时代,做大法师、证阿罗汉果,具三足明六通八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2767914.html
  • 云楼佛教艺交杂录(上)

    应也。根异教殊,其阶成七。先为波利等说五戒,所谓人天善根,一也。次为拘邻【龙按:邻,「大本」作隣】等转四谛,所谓授声闻教,二也。次为中根演十二因缘,所谓授缘觉乘,三也。次为上根举六波罗蜜,所谓授以大乘...

    陈祚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3267972.html
  • 唐宋元时代贵州佛教述论

    寝息;佛而大悲以救诸苦,广启因业,故劫浊而益尊,……味真实者,即清净以观空;存相好者,饰威神而迁善;厚于求者,植因以觊福,罹于苦者,证业以销冤。……阴助教化,总持人天,所谓生成之外别有陶冶,刑政不及,...

    王路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20368275.html
  • 晚明“狂禅”考

    就是修教律,“长夜将旦,台教聿兴。鬼神为之唱,人天为之呵护。唤迷头者必资明镜,刮眯目者必仰金篦。攻台教以治狂禅,庶几废疾可兴,膏肓可砭。立方疗病,其莫先于此乎?”[11](卷八一,《天台山天封寺修造...

    赵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42968345.html
  • 未来传戒的兴衰

    戒体不属于心法。  5、心是报法。是一种果报,如我们今生感得人道,在大乘来讲第八识是果报体,畜生有畜生的果报,人天有人天的果报,没有心就不会受果报,所以心是一种报法。但无作戒体是因发心受戒,假身口的动作...

    道 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3468392.html
  • 《劝发菩提心集》讲记(九)

    常持愿心,与志同道合的有情,引导摄化众生对治颠倒道、远离生死海,努力实现清净佛土,到达究竟的彼岸。  由于“愿为行导”,因此大乘佛法,不愿将有用的功德,用于人天、小果上,而特别提出愿波罗蜜,例如:...研习不善业。  二十五、所发道意,无权方便。  菩萨为成熟众生,期能因应众生的种种根机,以各种巧妙方便,随众生之根机,分别阐述声闻、缘觉、人天乘等法,以利众生修学。可是虽发了菩提心,却不具足种种善巧...

    慧沼大师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0668462.html
  • 一念三千之探释

    持五戒,十善等业,善报原因。“缘”:调适善心,爱取为助,资长形成。“果”发动正念,任运而行,必生善心。“报”:善业所感,自然享得,人天之乐。人天相乃至报,皆是实相,即为“本末究竟等”。  ③二乘的十如...

    常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4268601.html
  • 净土祖师昙鸾与念佛法门

    生成佛的无量曙光。昙鸾在《往生论注》卷下阐述了依靠阿弥陀佛的本愿力就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理论,“凡是生彼净土及彼菩萨人天所起诸行,皆缘阿弥陀如来本愿力故。何以言之?若非佛力,四十八愿便是徒设。”...

    白正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13168648.html